今年11月14日是第16個聯合國糖尿病日。作為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,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不在於其本身,而在於它可能帶來的多種併發症,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生命。
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 38歲男子險失明
在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眼科病房裡,醫生正在為術後的朱先生檢查眼睛。朱先生患糖尿病已經五六年了,平時靠藥物控制,並沒有太在意。前段時間上夜班時,朱先生突然發現,他的左眼看不見了。
朱先生立即趕到醫院,一測血糖,已經突破30毫摩爾每升。很快,他的右眼也隨之出現問題。
轉院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後,朱先生被診斷為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,導致失明。隨後,醫院為朱先生安排了手術。醫生介紹,過去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,多以中老年患者為主。但近些年來,年輕患者逐漸多了起來。就在上個月,醫院剛為一名22歲女性做了手術。
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 朱曉宇:22歲的小女孩,是雙眼一個繼發性的青光眼玻璃體出血,視網膜脫離,她的病情相對更嚴重一點,給她雙眼各自進行了手術。
糖尿病典型臨床表現:「三多一少」
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,典型的臨床表現有「三多一少」(多尿、多飲、多食、體重下降)。空腹血糖≥7.0mmol/L(毫摩爾每升)或餐後2小時血糖≥11.1mmol/L(毫摩爾每升)或糖化血紅蛋白≥6.5%,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。如果不進行有效控制,很容易出現併發症。
婦幼健康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珊:最常見的這些併發症,包括視網膜病變,這是失明的第一大原因。糖尿病腎病是目前發生腎功能衰竭、腎透析的第一位原因。出現心腦血管疾病,這是人類目前佔前三位的主要死因,還有包括糖尿病的神經病變,糖尿病足,其實全身各臟器系統都會因為血糖的升高而受到嚴重損傷。
糖尿病前期每年有5%-10%轉「正」
當前,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。根據最新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,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2.8%。專家表示,在距離糖尿病僅一步之遙的糖尿病前期,只要通過飲食、運動或藥物等手段,守住防線,絕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和好轉的。
通常情況下,空腹血糖>6.1 mmol/L(毫摩爾每升),或餐後兩小時血糖>7.8 mmol/L(毫摩爾每升),但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糖尿病前期」,是糖尿病的極高危人群。
婦幼健康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珊:他們是具有很大發病風險的糖尿病高危人群,他們會每年有5%到10%的比例轉化成糖尿病。
超重高血壓等是糖尿病高危因素
專家建議,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測1次空腹血糖,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。除遺傳等因素外,年齡≥40歲、體質指數(BMI)≥24 (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) 、缺乏體力活動者、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等,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。
婦幼健康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珊:尤其是肥胖超重、不良的生活方式,包括經常喝甜飲料。這個甜飲料,其實不僅僅是含有甜味的這些,還有含著不太甜的像奶茶之類的,這些不良飲品都會大大增加我們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控糖小技巧:吃乾不吃稀吃硬不吃軟
長期攝入高熱量、高能量的食物,可能會導致超重,進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。已經得了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患者,要避免高昇糖指數的食品。比如拿吃主食來說,就有個小技巧——「吃乾不吃稀、吃硬不吃軟」。
婦幼健康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珊:最常見的就是大家喝的粥,無論是米粥,還是加了雜糧的粥,它由於熬煮的時間長,植物細胞壁的破壞,它吸收的速度都是特別快的。
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楊叔禹:乾飯、米飯(升糖)相對就慢一些。所謂軟和硬,就是非常稀爛的、煮的時間很長的軟爛食物,它的升糖指數也快,比如說肉湯,其實肉湯有很多脂肪融化溶解在裡面,那麼喝湯也會讓人發胖。
控糖不意味一點甜的都不能吃
不過,控糖也不意味著一點甜的都不能吃,只是要適量地吃。
婦幼健康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珊: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吃自然甜味的食品,80到100克的水果,一天可以吃1到2次並且隨餐吃,那麼對你的血糖不會構成很大的影響。要限制吃代糖品,我們近年來更多研究都發現,它其實對於健康,關於胰島素抵抗,關於炎症,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,依然有很大的影響。
推薦有氧運動肌肉阻抗運動
適當運動能消耗機體能量,改善肌肉及內臟的胰島素抵抗,同時減少脂肪含量,起到降低血糖,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作用。
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楊叔禹:運動會讓人的代謝加快,讓血糖血脂,所有和代謝相關的這些指標都歸於正常。我們主張有氧運動,還有一些肌肉阻抗的運動,心率加快了,身體發熱了,甚至微微出汗,這才是我們運動要達到的效果。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